【《公输为鹊》原文译文赏析】《公输为鹊》是先秦诸子散文中的一篇寓言性文章,出自《墨子·公输》篇。这篇文章通过讲述古代工匠公输盘(即鲁班)制作木鹊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技术与道德、实用与虚饰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
一、原文
> 公输为鹊,成而飞之,三日而不集。公输子自以为至巧。子墨子闻之,曰:“子之为鹊也,不如翟之为车辖也。翟之为车辖也,三年而成,而后可以行。今子之为鹊也,五日而不集。”公输子曰:“吾以五日成鹊,其巧也。”子墨子曰:“子之为鹊也,其巧也,不若翟之为车辖也。夫翟之为车辖也,虽巧,不能自举其身;子之为鹊也,虽巧,不能自举其身。是以君子贵其道,不贵其器。”
二、译文
公输盘制作了一只木头的鸟,做成后能够飞起来,连续飞行了三天都没有落下。公输盘自己认为这是极其巧妙的作品。墨子听说后说:“你做这只鸟,还不如我弟子翟所制作的车轴钉那样实用。翟制作车轴钉,用了三年时间才完成,但完成后就能用来推动车子。而你现在做的鸟,虽然五天就完成了,却无法自行飞行。”公输盘说:“我用五天就做出了这只鸟,确实很巧妙。”墨子说:“你做的鸟虽然巧妙,但不如翟所做的车轴钉实用。翟制作的车轴钉虽然精巧,却不能自己抬起自己;你做的鸟虽然精巧,也无法自己飞翔。因此,君子重视的是道理,而不是器具本身。”
三、赏析
《公输为鹊》是一篇极具哲理性的寓言文章,通过对比“木鹊”与“车辖”的制作过程和用途,揭示了一个重要的思想:技术的价值不在于其表面的精巧,而在于它是否真正服务于人的实际需要。
1. 实用主义的体现
墨子作为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主张“兼爱”、“非攻”,强调实用与功利。他反对空谈技巧,提倡“尚用”。在文中,他指出公输盘的“木鹊”虽然技艺高超,但缺乏实用性,不能自我运作,最终只是徒有其表。而翟所制的“车辖”虽然耗时更长,却能真正用于现实生活中,体现出真正的价值。
2. 对“巧”的批判
文章中的“巧”并非贬义,而是指技术上的精湛。然而,墨子提醒人们,如果“巧”脱离了“用”,那么它便失去了意义。这种观点反映了墨家学派对技术与伦理关系的深刻思考。
3. 君子重道轻器
最后一句“君子贵其道,不贵其器”点明了全文的主旨。墨子认为,真正值得推崇的不是器具本身的精巧,而是背后所蕴含的道理与道德。这不仅是对技术的反思,也是对人生价值观的引导。
四、结语
《公输为鹊》虽短小精悍,却寓意深远。它不仅展现了墨家学派的实用主义思想,也对后世关于技术与道德、形式与内容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深刻的启示。在当今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我们更应从中汲取智慧:技术的发展不应仅仅追求表面的华丽,而应注重其实用性与社会价值。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巧”与“用”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