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花三月下扬州意思】“烟花三月下扬州”是一句广为流传的诗句,出自唐代诗人崔颢的《黄鹤楼》。不过,这句话也常被误认为是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中的句子,实际上原诗是:
>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而“烟花三月下扬州”则出自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原文如下:
>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但“烟花三月下扬州”这一句,其实更常见于后人引用和传诵中,成为形容春天扬州美景的经典表达。
那么,“烟花三月下扬州”的意思到底是什么?我们可以从字面和意境两个层面来理解。
从字面上看,“烟花”指的是春日里绚丽多彩的花景,也象征着繁华热闹的景象;“三月”则是春天最美好的时节,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下扬州”则是指前往扬州这个城市。整体来看,这句话描绘的是在春暖花开、景色宜人的三月时节,乘舟前往扬州游玩的情景。
从意境上讲,“烟花三月下扬州”不仅描绘了自然风光的美丽,还透露出一种闲适、浪漫的生活情趣。扬州自古以来就是文化繁盛、风景如画的地方,尤其以园林、古迹和美食著称。在古代,扬州更是文人墨客流连忘返之地,许多诗人在此留下千古名篇。
因此,“烟花三月下扬州”不仅仅是一个地理上的行程描述,更是一种诗意的生活向往。它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处的向往。
在现代语境中,这句话也被广泛用于旅游宣传、文学创作乃至日常交流中,成为一种文化符号,象征着春天的美好与旅途的惬意。
总之,“烟花三月下扬州”既是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也是对生活情趣的表达。它让我们在繁忙的生活中,偶尔也能想起那片烟雨朦胧、花影婆娑的扬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