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垂钓古诗原文及赏析】《小儿垂钓》是唐代诗人胡令能创作的一首描写儿童生活的小诗,语言朴实自然,画面感极强,展现了孩童在自然中玩耍、专注垂钓的情景。这首诗虽短小精悍,却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天真烂漫、专心致志的儿童形象。
一、原文
小儿垂钓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二、译文与解读
第一句:
“蓬头稚子学垂纶”——一个头发蓬乱的小孩子正在学习钓鱼。这里的“蓬头”描绘出孩子的天真无邪和未经修饰的自然状态,“学垂纶”则表现出他初学钓鱼的认真态度。
第二句:
“侧坐莓苔草映身”——他斜坐在长满青苔的草地上,身体被周围的草叶所遮掩。这句不仅写出了环境的幽静,也进一步突出了孩子的专注和融入自然的状态。
第三句:
“路人借问遥招手”——有路过的行人向他询问问题,他远远地举起手来示意,而不是直接回应。这种“遥招手”的动作,既显示出孩子的谨慎,也体现出他对钓鱼的投入。
第四句:
“怕得鱼惊不应人”——他担心自己的声音会吓跑鱼儿,所以不敢回答路人的提问。这一句将孩子的天真与专注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三、艺术特色
1. 语言简练,意蕴深远
全诗只有20个字,却通过细腻的描写,勾勒出一个生动的画面。语言质朴,没有华丽辞藻,却极具感染力。
2. 人物形象鲜明
诗中的“蓬头稚子”形象鲜活,既有童真之趣,又有专注之态,令人印象深刻。
3. 细节描写生动
如“侧坐莓苔”、“遥招手”等细节,都增强了画面感和真实感,使读者仿佛置身其中。
4.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写,烘托出孩子内心的专注与宁静,达到情景合一的艺术效果。
四、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写一个小孩在河边垂钓的场景,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赞美与怀念。同时,也反映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以及孩童纯真、专注、谦逊的品质。
五、结语
《小儿垂钓》虽然篇幅短小,但意境深远,语言清新自然,是一首不可多得的儿童题材佳作。它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孩子的生活片段,更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与童心的可贵。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这首诗提醒我们:偶尔也要像那个“蓬头稚子”一样,放下喧嚣,回归自然,用心去感受世界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