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13(花钟》》教学设计一等奖)】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正确认读“苏、内、修、淡”等生字,理解词语意思。
- 朗读课文,了解花钟的含义及不同花朵开放的时间规律。
- 学会用简洁的语言描述花钟现象。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观察图片、朗读课文、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花钟的奥秘。
- 培养学生搜集信息、整理资料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 重点:理解花钟的含义,掌握不同花朵开放的时间特点。
- 难点:体会作者对自然现象的细致观察与生动描写。
三、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花钟图示、相关图片、录音材料。
-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找有关“花钟”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5分钟)
教师展示一组不同时间开放的花朵图片,提问:“你们知道这些花为什么会在不同的时间开放吗?”
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兴趣,引出课题《花钟》。
(二)初读感知(10分钟)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画生字词,标出不懂的地方。
2. 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帮助学生正音。
3. 分组朗读,检查朗读情况,纠正错误发音。
(三)精读品析(15分钟)
1.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描写不同花朵开放时间的句子,如:“牵牛花在清晨四点左右开放……”
2. 学生分组讨论:这些花分别在什么时间开放?它们有什么特点?
3. 教师出示“花钟”示意图,帮助学生直观理解花钟的结构和功能。
(四)拓展延伸(10分钟)
1. 教师介绍“花钟”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植物园、公园中的花钟设计。
2. 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观察到的植物开花现象,并尝试制作简易“花钟”图表。
(五)总结升华(5分钟)
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花钟”的含义与意义。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发现更多自然界的奇妙现象。
五、作业布置
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生字词。
2. 观察家中或校园中的一种植物,记录它每天开放的时间,并写一段话。
六、板书设计
```
花钟
|
不同花朵开放时间
|
自然界的奇妙现象
```
七、教学反思(略)
本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中心,注重语言积累与思维训练相结合,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探究精神,提升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