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鹧鸪天(middot及代人赋》原文加赏析)】一、原文
《鹧鸪天·代人赋》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纱。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野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趁年华。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二、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词人、军事家、政治家。他一生以恢复中原为志,但因主战派受压制,多次被贬,壮志难酬。其词风豪放激昂,充满爱国情怀与人生感慨,是南宋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三、作品背景
《鹧鸪天·代人赋》是辛弃疾晚年闲居江西上饶时所作,属于“代人赋”类作品,即借他人之口或视角来抒发自己的情感。此词虽题为“代人赋”,实则寄托了词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无奈。
四、内容赏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春日乡村的宁静画面,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体现了辛弃疾对自然风光的热爱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首句:“陌上柔桑破嫩芽”,写出了春天的到来,田间小路上的桑树刚刚抽出新芽,展现出生命的萌动。
次句:“东邻蚕种已生纱”,说明邻居们已经开始养蚕,准备织布,暗示着农事繁忙的季节已经到来。
第三句:“平冈细草鸣黄犊”,描绘出田野中牛犊在草地上嬉戏的情景,声音清脆,充满生机。
第四句:“斜日寒林点野鸦”,夕阳下的树林中偶尔有几只乌鸦飞过,更添几分静谧与孤寂。
接下来几句:“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趁年华。”
这几句写的是词人漫步于山间小道,看到远处的山峦起伏,道路纵横交错,远处酒旗飘扬,于是决定趁着这美好的年华去饮酒赏景,表达出一种超脱世俗、享受当下的心境。
结尾两句:“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这是全词的点睛之笔。城市中的桃花和李花在风雨中显得凄凉,而溪边的荠菜花却依然绽放,象征着真正的春天并不在繁华的都市,而在朴实无华的乡野之间。这也暗含了词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与对自然生活的眷恋。
五、艺术特色
1. 意象丰富,画面感强
整首词通过“柔桑”、“蚕种”、“细草”、“黄犊”、“斜日”、“寒林”等意象,构建出一幅生动的春日田园图景,富有生活气息。
2. 语言质朴自然
辛弃疾的语言不事雕琢,多用白描手法,如“陌上柔桑”、“平冈细草”等,简洁明快,极具画面感。
3. 情感深沉,寓意深远
虽然表面写景,实则寄托了词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现实的不满,表达了他对自然、自由的向往。
六、结语
《鹧鸪天·代人赋》是一首看似写景,实则抒情的作品。它不仅展现了辛弃疾高超的艺术造诣,也反映了他内心深处对自然与自由的渴望。在这首词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春天的美丽,更是词人内心的宁静与豁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