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简讯 > 精选范文 >

辛弃疾《水龙吟(middot及过南剑双溪楼》原文翻译以及赏析)

2025-08-09 22:12:02

问题描述:

辛弃疾《水龙吟(middot及过南剑双溪楼》原文翻译以及赏析),时间来不及了,求直接说重点!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8-09 22:12:02

辛弃疾《水龙吟(middot及过南剑双溪楼》原文翻译以及赏析)】南宋词人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是历史上极具影响力的豪放派词人之一。他的作品多以抒发壮志未酬、忧国忧民的情感为主,语言豪迈,意境深远。其中,《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便是他词作中极具代表性的篇章之一,借景抒情,寄托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与个人抱负的难以施展。

一、原文

> 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

>

> 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

> 梦到银蟾,飞光动地,清辉如练。

> 谁把瑶筝轻按?谁唤青鸾不返?

> 看取人间,风尘滚滚,山河黯黯。

>

> 望长安,在何处?

> 可怜无数青山,都遮断、故园归路。

> 东风又老,春声渐远,落花如雨。

> 酒酣夜别淮西,梦到江南,烟波万顷。

> 但觉心头,一点悲凉,无处倾诉。

二、原文翻译

抬头望去,西北方向的浮云翻滚,仿佛遮住了广阔的天空。我渴望一把直指苍穹的长剑,来斩断这层层迷雾。

在梦中,我看见皎洁的月光洒满大地,清辉如绸缎般铺展。是谁轻轻拨动琴弦?是谁呼唤着青鸾不再归来?

只见人间风尘滚滚,山河黯淡无光。

遥望长安,它究竟在何方?

可惜无数青山阻隔了我的归途。

春风渐渐老去,春天的声音也慢慢远去,花瓣如雨纷纷飘落。

酒意正浓时,我告别了淮西之地,梦中却回到了江南,那烟波浩渺的地方。

然而,心中只有一丝淡淡的哀愁,却不知向谁倾诉。

三、作品赏析

《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写于辛弃疾被贬谪期间,词中既有对现实的不满,也有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全词情感深沉,意境开阔,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与个人的孤独感。

1. “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开篇便以雄浑的笔触描绘出一个广阔而压抑的背景,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英雄气概的向往。“长剑”象征着力量与正义,也暗示了作者内心深处那份无法实现的报国之志。

2. “梦到银蟾,飞光动地,清辉如练”:这一句描写梦境中的月色,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同时也透露出作者内心的孤寂与无奈。梦中的美景与现实的冷酷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3. “可怜无数青山,都遮断、故园归路”:这里用“青山”比喻阻碍,既是对自然景观的描写,也是对现实困境的隐喻。作者虽心系故土,却被重重障碍所阻,无法回归,情感真挚动人。

4. “酒酣夜别淮西,梦到江南,烟波万顷”:这一段描写了词人离别时的情景,梦中回到江南,表现出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同时,“烟波万顷”也象征着无限的思绪与无尽的惆怅。

整首词情感跌宕起伏,从豪迈到低回,从幻想回到现实,展现了辛弃疾复杂而深沉的内心世界。他不仅是一位文人,更是一位忧国忧民的士大夫,其词作往往饱含家国情怀与人生感慨。

四、结语

《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不仅是辛弃疾词风的集中体现,更是他个人情感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通过这首词,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也能体会到他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巨大落差的深刻思考。这首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至今仍为人们所传颂。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