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到用时方恨少下一句诗词是什么出自哪里】“书到用时方恨少”是一句广为流传的诗句,常被用来表达人们在实际应用中才意识到自己知识储备不足的感慨。这句话出自宋代诗人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一诗,全诗如下:
> 古人学问无遗力,
> 少壮工夫老始成。
> 纸上得来终觉浅,
> 绝知此事要躬行。
然而,“书到用时方恨少”并非原诗中的句子,而是后人根据诗意进行提炼和扩展而成的一句俗语。它并非直接出自陆游的原作,而是在民间流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表达方式。
关于“书到用时方恨少”的下一句,实际上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答案。因为这句话本身并不是一首完整诗作的一部分,而是后人对原诗精神的一种总结和引申。因此,它的下一句可以根据不同的语境和作者意图有所变化。
常见的几种说法包括:
1. “事非经过不知难”
这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搭配,意思是只有亲身经历过后,才知道事情并不像想象中那么简单。这种说法与“书到用时方恨少”相呼应,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
2. “事到临头才知难”
与上一句类似,强调的是在面对实际问题时,才会发现自己的不足。
3. “学如逆水行舟”
这句话则更强调学习的持续性和努力的重要性,虽然不是直接对应的下一句,但在语义上也有一定的关联。
从文学角度来说,这句“书到用时方恨少”虽非出自古诗原文,但其内涵深刻,反映了人们对知识与实践之间关系的思考。它提醒我们,学习不能只停留在书本上,更要注重实践和积累,才能在关键时刻不因知识匮乏而陷入困境。
总结一下:
- “书到用时方恨少”并非出自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而是后人根据诗意提炼出的俗语。
- 它的下一句没有固定答案,常见的有“事非经过不知难”、“事到临头才知难”等。
- 这句话的核心思想在于强调知识的实用价值和实践的重要性。
如果你在写作或演讲中引用这句话,可以适当加入一些个人理解或结合现实案例,使内容更加生动、贴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