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无闲田全部诗句】“四海无闲田”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李绅的《悯农二首》之一,全诗为: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但“四海无闲田”并非出自这首诗,而是另一首古诗中的句子,原句为: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这句话出自唐代诗人李绅的《悯农二首》第二首,全诗如下: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这两首诗都表达了对农民辛勤劳作却生活困苦的同情,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
一、诗句出处与背景
“四海无闲田”这一句,字面意思是:天下的土地都没有空闲的,人人都在耕种。表面上看,这是一种丰收的景象,但实际上,它背后隐藏的是社会的不公与人民的苦难。
李绅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诗作多关注民生疾苦,尤其是对农民生活的描写非常深刻。他通过诗歌反映社会现实,呼吁统治者关心百姓疾苦。
二、“四海无闲田”的深层含义
“四海无闲田”看似描绘了一幅繁荣的农业图景,实则暗含讽刺。因为即使土地都被利用起来,农民仍然无法摆脱饥饿的命运,说明社会资源分配严重不均,劳动成果被剥削。
这种对比手法极具感染力,也使得这首诗成为千古传诵的经典之作。
三、现代意义与启示
在现代社会,“四海无闲田”依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随着科技的发展,农业生产效率大幅提高,但粮食浪费、贫富差距等问题依然存在。
这首诗提醒我们,要珍惜每一粒粮食,尊重每一位劳动者的付出,同时也要关注社会公平与正义。
四、结语
“四海无闲田”不仅是一句诗,更是一种对现实的反思与呐喊。它让我们明白,真正的富裕不仅仅是物质的丰足,更是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与关爱。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这首诗所传达的精神与情感,依然值得我们去铭记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