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版_雪地里的小画家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雪地”、“小画家”、“脚印”等关键词语的含义。
- 学会正确朗读课文,体会诗歌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 能够模仿课文中的句式进行简单的创作或表达。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情境创设、图片观察、小组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感受冬天的美丽与神奇。
-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美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 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动物们在雪地里作画的乐趣,感受诗歌的趣味性。
- 难点: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雪地里的小画家”的画面,并尝试进行仿写或续写。
三、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包含雪景图片、动物脚印图)、课文录音、板书设计。
- 学生准备:课本、铅笔、作业本、彩笔。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见过下雪吗?雪天里有什么好玩的事情?”
-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时引导,引出“雪地里的小画家”这一主题。
- 展示雪景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看到的画面,激发学习兴趣。
2. 复习回顾(8分钟)
-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第一课时所学内容,如课文中的小动物有哪些,它们分别用什么“工具”画画。
- 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情况,如:“小鸡用什么画?小狗呢?”
- 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复述课文内容,增强记忆。
3. 深入阅读(10分钟)
- 教师播放课文朗读音频,学生边听边思考:
“为什么说小动物是‘小画家’?”
“它们的画是什么样子的?”
- 分组讨论,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分享观点。
- 教师总结:小动物们在雪地上留下了自己的“作品”,就像画家一样,非常有趣。
4. 情境体验(10分钟)
- 教师创设情境:“现在我们就是小画家,也来在雪地上画画吧!”
- 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是一只小动物,在雪地上奔跑、跳跃,留下自己的“脚印”。
- 学生睁开眼睛后,用语言描述自己想象的画面,如:“我是一只小兔子,蹦蹦跳跳地在雪地上留下了圆圆的脚印。”
- 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培养想象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5. 创意表达(10分钟)
- 教师出示一幅空白的“雪地”图画,让学生尝试用彩笔画出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脚印。
- 学生完成后,互相展示作品,并简单介绍自己的“作品”。
- 教师点评,表扬有创意的作品,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6. 总结升华(5分钟)
-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雪地里的小画家”不仅是课文中的故事,也是生活中充满乐趣的发现。
-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发现更多有趣的“小画家”。
7. 布置作业(2分钟)
-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 观察家中或学校周围的地面,看看有没有类似“脚印”的痕迹,写一段话记录下来。
五、板书设计:
```
雪地里的小画家
小鸡——竹叶
小狗——梅花
小鸭——枫叶
小马——月牙
(配图:小动物脚印简笔画)
想象 + 观察 = 美丽的画
```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在情境体验和创意表达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在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表达时,部分学生仍显得不够自信,今后可以多提供一些表达支架,帮助他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
备注: 本教学设计为原创内容,适用于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适当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