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炎武《与友人书》原文及翻译译文】顾炎武是明末清初著名的学者、思想家和文学家,他的文章多以议论为主,内容深刻,语言简练。《与友人书》是其代表作之一,表达了他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以及对朋友的劝诫与期望。
一、原文
吾尝谓:士之于学也,不可以一日而废;人之于道也,不可以须臾而忘。今之世,士习日偷,人情日薄,虽有志者,亦不能自拔于流俗之中。余尝欲以一身之力,挽此颓波,然力不从心,徒劳无功。故每与友人论学,则未尝不叹息焉。
夫学之道,贵在明理;理明则心正,心正则行端。若徒事辞章,而不究其义,是犹舍本逐末,终无所成。且今之士,多务虚名,好为浮夸之言,以欺世盗名,而不知自省。此风不息,则天下将不可问矣。
吾愿与君共勉,勿为俗学所惑,当以经术为本,以道德为先。若能如此,则虽处乱世,亦可立身于天地之间,不愧于人,不怍于心。
二、翻译译文
我曾说过:读书人对于学问,不能有一天荒废;一个人对于道理,也不能片刻忘记。如今的社会,士人的学习风气日益浅薄,人与人之间的情义也越来越淡薄,即使是那些有志向的人,也难以摆脱世俗的束缚。我曾经想用自己的一己之力来挽回这种颓废的风气,但总是力不从心,最终只是白费力气。因此,每当和朋友讨论学问时,我都不禁感到叹息。
学习的道理,关键在于明白道理;道理明白了,内心才会端正,行为才会正直。如果只注重文辞华丽,却不探究其中的意义,就如同舍弃根本去追逐枝节,最终也不会有所成就。而且现在的士人,大多追求虚名,喜欢发表浮夸的言论,以此欺骗世人、谋取名声,却不知道自我反省。这种风气如果不加以制止,那么天下就真的无法治理了。
我希望与你一起努力,不要被世俗的学问所迷惑,应当以儒家经典为根本,以道德修养为首要。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即使身处乱世,也可以在天地之间立足,不愧对他人,也不愧对自己的良心。
三、结语
《与友人书》不仅是一封写给朋友的信,更是一篇充满哲理与责任感的劝学之作。顾炎武通过这篇文章,表达了他对当时社会现象的忧虑,同时也寄托了对后学的期望。他强调“明理”、“正心”、“修德”,这些思想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