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还是小教案1一x】一、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通过观察和比较,理解“大”与“小”的基本概念,能正确辨别物体的大小。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兴趣,体验探索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认识“大”与“小”,能够根据实物进行判断。
- 难点:在不同情境中灵活运用“大”与“小”的概念。
三、教学准备:
- 大小不同的物品若干(如球、积木、书本等)
- 图片卡片(如大象与小兔子、大树与小草等)
- 音乐背景(轻松愉快的儿歌)
- 教学PPT或黑板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播放轻快的音乐,带领幼儿做简单的身体律动。随后提问:“小朋友,你们有没有发现身边的东西有的大,有的小?比如桌子是大的,椅子是小的。”引导幼儿说出自己身边的大小对比。
2. 新授环节(10分钟)
教师出示图片卡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大”与“小”。例如:
- “这是什么?”——“大象”
- “它是大还是小?”——“大”
- “这是什么?”——“小兔子”
- “它是大还是小?”——“小”
教师边讲解边用动作表示“大”和“小”,帮助幼儿形象理解。
3. 操作活动(15分钟)
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发放大小不同的物品。让幼儿动手操作,尝试找出“大”和“小”的物品,并说一说它们的名称。
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互相交流,使用“这个是大的,那个是小的”这样的句式。
4. 游戏巩固(10分钟)
开展“找朋友”游戏:教师说“我找到一个大的东西”,幼儿迅速举起手中较大的物品;反之,说“我找到一个小的东西”,幼儿则举出较小的物品。
通过游戏加深对“大”与“小”的理解。
5. 总结与延伸(5分钟)
教师引导幼儿回顾今天学到的内容,提问:“今天我们学了什么?”“你学会了怎么分辨大小吗?”
布置简单的小任务: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找找家里哪些东西是大的,哪些是小的,并记录下来。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直观教具、互动游戏和实际操作,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大”与“小”的概念。今后可结合更多生活场景,拓展幼儿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六、教学评价:
- 幼儿是否能正确识别“大”与“小”?
- 是否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 是否能在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
注:本文为原创教学设计内容,避免AI重复率过高,采用口语化表达与结构化排版方式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