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安全使用与运行管理制度-使用单位-】为保障电梯的安全运行,维护乘客的人身安全和设备的正常运转,使用单位应建立健全电梯安全使用与运行管理制度,明确职责分工,规范操作流程,确保电梯在日常使用中始终处于良好的状态。
一、制度目的
本制度旨在通过科学管理、责任落实、定期检查等方式,提升电梯安全管理的整体水平,预防和减少电梯事故的发生,确保电梯在使用过程中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的要求。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所有安装、使用、维护和管理的电梯设备,包括但不限于住宅、办公场所、商场、医院等各类建筑内的电梯系统。
三、管理职责
1. 使用单位负责人
负责电梯安全管理工作的全面领导,制定并监督执行电梯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2. 电梯管理员
负责电梯的日常巡查、运行记录、故障报修及维护协调工作,确保电梯运行正常,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处理。
3. 维保单位
按照合同约定,定期对电梯进行保养、检修和调试,确保电梯符合安全运行标准,并提供相应的技术资料和维修记录。
四、使用规范
1. 电梯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持证上岗,熟悉电梯的操作规程和应急处理方法。
2. 严禁超载运行,禁止携带易燃、易爆、腐蚀性物品进入电梯轿厢。
3. 电梯运行期间,严禁强行扒门、撞击轿门或在轿厢内嬉戏打闹。
4. 发现电梯异常情况(如异响、抖动、停梯等),应立即停止使用,并通知管理人员或维保单位处理。
五、日常检查与维护
1. 每日对电梯进行外观检查,确认门锁、按钮、照明、通风等设施完好无损。
2. 定期进行电梯的清洁、润滑、紧固和功能测试,确保各部件正常运作。
3. 建立电梯运行日志,详细记录每日运行情况、故障处理及维修记录,便于追溯与分析。
六、应急预案
1. 使用单位应制定电梯突发故障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置流程和责任人。
2. 定期组织电梯应急演练,提高相关人员的应急反应能力和救援技能。
3. 确保电梯内设有紧急呼叫装置,并保持其正常可用,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迅速联系到相关人员。
七、培训与教育
1. 定期组织电梯安全知识培训,提高员工及用户对电梯安全使用的认识。
2. 对新入职员工进行电梯操作和安全知识的岗前培训,确保其具备基本的电梯使用常识。
八、监督与考核
1. 使用单位应建立电梯安全管理制度的监督检查机制,定期评估制度执行情况。
2. 对违反制度的行为进行通报批评或处罚,确保制度的有效实施。
九、附则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由使用单位负责解释和修订。各部门应严格遵守,共同维护电梯的安全运行环境。
结语:
电梯作为现代建筑中不可或缺的垂直运输工具,其安全性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使用单位应高度重视电梯管理工作,不断优化制度、强化执行,切实履行安全主体责任,营造一个安全、舒适、高效的电梯使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