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草地》教学实录】一、教学基本信息
- 课题:《金色的草地》
- 教材版本: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 授课教师:李老师
- 教学时间:2025年4月10日
- 教学对象:三年级学生
-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 正确认读“蒲公英”“绒毛”“假装”等生字词,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 学习通过观察描写自然景物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朗读、讨论、想象等方式,体会作者对草地的喜爱之情。
-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培养观察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三、教学重难点
-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草地的热爱之情。
- 难点:学习作者观察自然、描写景物的方法,并尝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一篇非常美丽的文章——《金色的草地》。你们有没有见过草地?它是什么颜色的?在什么季节里最漂亮?
(学生自由发言,气氛活跃)
师:大家说得都很有道理。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个关于草地的故事,而且这个草地不是普通的草地,它是“金色”的。为什么是金色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轻声读一遍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后思考一个问题: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朗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来告诉大家,这篇课文讲了什么?
生:课文讲的是作者小时候在草地上玩耍,发现草地会变色,原来是蒲公英在起作用。
师:非常好!那么草地为什么会变色呢?我们一起来深入学习。
(三)精读课文,品味语言(15分钟)
师:请大家再仔细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一找作者是怎么描写草地变化的。
(学生默读,教师引导)
师:谁能说说,作者是怎么写的?你找到了哪些关键词?
生:作者用了“早上是绿色的,中午变成金色的,傍晚又变回绿色的。”这句话。
师:真棒!这说明作者非常细心地观察了草地的变化。你能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说说草地变色的原因吗?
生:因为蒲公英开了,所以草地变成了金色。
师:很好!那你们能想象一下,当阳光照在草地上,蒲公英像小伞一样飘起来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画面?
(学生发挥想象力,描述画面)
师:看来大家都感受到了草地的美丽和神奇。那么,作者为什么会对这片草地有这么深的感情呢?
生:因为他喜欢观察自然,觉得草地很有趣。
师:是的,正是因为作者善于观察,才发现了草地的秘密,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
(四)拓展延伸,感悟情感(8分钟)
师:同学们,生活中还有很多美丽的风景,比如春天的花朵、夏天的荷塘、秋天的落叶……你们有没有留意过它们的变化?
(学生举手发言,分享自己观察到的自然现象)
师:希望大家以后也能像作者一样,多观察、多思考,把看到的美景写下来,记录下属于自己的“金色的草地”。
(五)总结与作业布置(2分钟)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金色的草地》,了解了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也感受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回家后,请大家写一段话,描述你身边的一处自然景色,可以是公园、田野、小溪,也可以是阳台上的植物。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观察—体验—表达”为主线,注重学生的参与感和语言积累。通过朗读、讨论、想象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同时激发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写作能力的训练,鼓励他们将观察所得转化为文字。
---
六、板书设计
```
金色的草地
绿色 → 金色 → 绿色
↓
蒲公英开花
|
观察自然
热爱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