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满江红(middot及寄鄂州朱使君寿昌》全文及鉴赏)】《满江红·寄鄂州朱使君寿昌》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在贬谪途中所作的一首词,表达了他对友人朱寿昌的思念与关切之情。此词虽不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那般广为传诵,但其情感真挚、语言凝练,展现了苏轼在逆境中依然保持豁达胸襟的文人风骨。
一、原文
> 江汉西来,好多少、风流人物。
> 但令人、感慨,悲欢离合。
> 长记曾携手处,千山万水,总是难忘。
> 眼底风光,梦里故园,心上乡关。
> 岂无孤鹤,欲向云霄,却恐风高。
> 且将诗酒趁年华,莫负春光。
> 问君何日,归去来兮?
> 莫道功名,终不似,闲愁难遣。
> 且听我、长歌一曲,聊以自慰。
二、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1080年左右),当时他因“乌台诗案”遭贬,生活困顿,心境沉郁。朱寿昌时任鄂州(今湖北武汉一带)知州,是苏轼的朋友,两人早年有过交情。苏轼在词中借景抒情,寄托对友人的思念和对人生际遇的感慨。
三、词意解析
上片写景,描绘江汉奔流、山川壮丽,引出对过往岁月的回忆。“长记曾携手处”一句,既是对友情的追忆,也暗含对现实处境的无奈。下片转入抒情,表达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对功名利禄的淡泊。最后以“且听我、长歌一曲,聊以自慰”作结,展现出苏轼面对困境时的豁达与坚韧。
四、艺术特色
1. 情景交融:词中既有自然景象的描写,又融入了作者的情感体验,营造出一种深沉而悠远的意境。
2. 语言凝练:全词用词简练,节奏分明,情感表达含蓄而有力。
3. 思想深刻:通过对自然与人生的感悟,表现出苏轼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体现出其哲学思想。
五、鉴赏评价
《满江红·寄鄂州朱使君寿昌》虽非苏轼最著名的词作,但其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体现了苏轼在逆境中依然保持乐观豁达的精神风貌。此词不仅是一封寄给友人的信笺,更是一首充满人生哲理的抒情之作,值得细细品味。
六、结语
苏轼一生起伏跌宕,但他始终以诗词为伴,以文字为舟,穿越风雨,抵达心灵的彼岸。《满江红·寄鄂州朱使君寿昌》正是他在人生低谷中写下的一首深情之作,既表达了对友人的牵挂,也抒发了自己对人生、对命运的思考。这首词虽不为人熟知,却足以体现苏轼作为一代文豪的深厚功力与人文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