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实录(湛江二中唐艳)】在湛江二中的一间普通教室里,阳光透过窗户洒在课桌上,学生们正专注地听着一位老师讲解课文。这是一节语文课,授课教师是唐艳老师,她的课堂总是充满活力与思考的火花。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荷塘月色》这篇散文。”唐老师的声音温和而富有感染力,她没有直接进入文本分析,而是先让学生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自己站在荷塘边的夜晚,感受微风拂面、月光洒落的意境。
“你们有没有感受到那种宁静与美好?”她问。学生们纷纷点头,有的还轻声描述自己的想象。这种引导式的教学方式,让课堂不再是单向的知识灌输,而是一个共同探索的过程。
接下来,唐老师带领学生逐段解读文章,但她并没有停留在字词解释上,而是通过提问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例如,在讲到“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时,她问:“为什么作者用‘曲曲折折’而不是‘弯弯曲曲’?这两个词有什么不同?”这个问题引发了学生的热烈讨论,大家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课堂气氛活跃而有序。
唐老师还善于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经历去理解课文。她说:“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荷塘’,也许是家乡的小池塘,也许是童年时玩耍的地方。你们能说说你心中的那个地方吗?”这一问题让许多学生陷入了回忆,也让他们对文章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在课堂的最后,唐老师布置了一个小任务:写一段文字,描述自己心中的“荷塘”。她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情感,而不是模仿课本中的句式。这样的作业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也让他们更加珍惜生活中的点滴美好。
整节课下来,学生们不仅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如何思考、如何表达。唐老师的课堂,像一缕清风,吹进了每一个学生的心田。
这就是湛江二中唐艳老师的课堂实录,一个充满智慧与温度的教学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