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简讯 > 精选范文 >

世说新语方正原文翻译

2025-08-01 14:52:03

问题描述:

世说新语方正原文翻译,在线蹲一个救命答案,感谢!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8-01 14:52:03

世说新语方正原文翻译】《世说新语》是南朝宋时期刘义庆编撰的一部志人小说集,内容多为魏晋时期名士的言行轶事,语言简练,寓意深远。其中“方正”一章,主要记载了那些为人正直、言行端庄、坚持原则的士人故事,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德行”与“气节”的重视。

以下为《世说新语·方正》部分篇章的原文及白话翻译:

原文:

王导、庾亮共在江宁,时年少未达,尝夜坐,有客来,问:“君在何处?”答曰:“在江宁。”客曰:“江宁非君所居处耶?”曰:“吾虽不达,亦不在此。”

翻译:

王导和庾亮一起住在江宁,当时他们年纪尚轻,尚未显达。有一天夜里,有客人来访,问他:“您现在在哪里住?”他回答:“在江宁。”客人又问:“江宁不是您的住所吗?”他回答:“我虽然还不得志,但也不在那里。”

解析:

这段文字表现了王导、庾亮二人虽身处困境,但仍保持谦逊与自尊。面对他人询问,他们没有炫耀自己的身份或地位,而是以一种淡然的态度回应,体现出一种“方正”的品格。

原文:

王右军年减十岁,与谢太傅共游,谢公问曰:“君何以知人之善恶?”答曰:“人不可尽知,唯其心耳。”

翻译:

王羲之(右军)年纪还不到二十岁,与谢安一同出游。谢安问他:“你怎么知道一个人的善恶呢?”王羲之回答:“人不能全知,只能看他的内心。”

解析:

王羲之认为判断一个人的善恶,关键在于观察其内心,而非表面行为。这体现了他对人性深刻的洞察力,也反映出他注重内在修养的价值观。

原文:

谢安年少时,尝与诸人共论道,有一人云:“道者,无为而治。”谢安曰:“此言非也。道者,当以仁义为本。”

翻译:

谢安年轻时,曾与众人一起讨论“道”的含义。有人说道:“道就是无为而治。”谢安反驳道:“这话不对。道应该以仁义为根本。”

解析:

谢安强调“道”应建立在“仁义”之上,而非单纯追求无为。这显示出他重视道德教化与社会责任,符合儒家思想,也体现出他作为一代名士的正统观念。

原文: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讫,悲不自胜。遂径入灵堂,哭毕,便作诗曰:“生时何欢,死何悲?不如相忘于江湖。”

翻译:

王子猷和王子敬都病得很重,但王子敬先去世了。王子猷问身边的人:“为什么一点消息都没有?他已经死了。”说完,悲伤得无法自持。于是直接进入灵堂,哭完后,写下诗道:“活着的时候有什么欢乐,死去又有什么悲伤?不如彼此忘记,在江湖中各自远行。”

解析:

王子猷因弟弟去世而极度哀痛,最终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对生死的超脱与无奈。这种情感的表达既真挚又深刻,体现了他对兄弟情谊的珍视,也展现出他个性中的洒脱与率真。

结语:

《世说新语·方正》篇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展现了魏晋时期士人的风骨与精神风貌。这些人物或坚守原则,或重情重义,或淡泊名利,共同构成了那个时代的精神图谱。他们的言行不仅具有历史价值,也对现代人如何做人、做事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