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写景抒情散文阅读理解专项复习试题及答案】在初中语文考试中,写景抒情类散文是考查学生语言理解能力、情感体验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的重要题型。这类文章通常以自然景物为描写对象,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作者的情感与思想,具有较强的文学性与审美价值。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掌握此类散文的阅读技巧,以下是一套2020年中考写景抒情散文阅读理解专项复习试题及答案,内容原创,适合备考使用。
一、阅读理解题(共15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问题。
《春日的山林》
春天的山林,仿佛被轻轻唤醒。晨雾还未散去,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青草混合的气息。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洒下斑驳的光影,像是大自然撒下的金粉,点缀在绿色的海洋之中。
林间的小溪潺潺流淌,水声清脆悦耳,仿佛在诉说着春天的故事。几只早归的鸟儿在枝头跳跃,时而发出清亮的鸣叫,给这片宁静的山林增添了几分生机。偶尔有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仿佛在低语。
我站在山腰上,望着远处的群山连绵起伏,心中不禁涌起一种莫名的感动。这不仅是因为眼前的美景,更是因为在这片山林中,我感受到了一种久违的宁静与安详。它让我想起童年时在乡下度过的那些日子,那时的我,也是这样静静地坐在树下,听着风声,看着云影。
春天,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季节。而山林,则是春天最温柔的代言人。
问题:
1. 文章开头提到“春天的山林,仿佛被轻轻唤醒”,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2. 文中“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洒下斑驳的光影”一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何作用?(4分)
3. 结合全文,分析作者为何会“感受到一种久违的宁静与安详”。(4分)
4. 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说明。(4分)
二、参考答案
1.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春天到来的欣喜与期待,同时也暗示了山林在春天中的复苏与活力,流露出一种温暖而柔和的情感。
2.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阳光比作“金粉”,形象地描绘出阳光洒落时的美丽景象,增强了画面感,使读者更能感受到春天的温暖与美好。
3. 作者之所以感到“久违的宁静与安详”,是因为山林的自然景色让他远离了城市的喧嚣,回归到了一个纯净、和谐的环境中。同时,他也回忆起了童年的美好时光,这种自然与回忆的结合,唤起了他内心深处的平静与满足。
4. 文章最后一段起到了总结全文、升华主题的作用。通过对春天与山林关系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使文章的主题更加鲜明、深刻。
三、复习建议
1. 积累常见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学会识别并分析其作用。
2. 关注情感表达:写景抒情散文往往借景抒情,注意文中描写景物的词语和句子,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3. 注重整体理解:不能只停留在字面意思,要学会从整体出发,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和情感基调。
4. 多读多练:通过大量阅读类似的散文作品,提高自己的语感和理解能力。
通过系统复习与练习,相信同学们能够更好地掌握写景抒情类散文的阅读方法,提升语文综合素养,为中考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