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领域不跟陌生人走(小班教案)】一、活动目标:
1. 认识“陌生人”的概念,了解与陌生人交往的潜在危险。
2. 学习基本的防骗常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3. 培养幼儿在遇到陌生人时的正确应对方法。
二、活动准备:
- 故事图片或动画视频(内容为小朋友被陌生人欺骗的情节)
- 模拟场景道具(如帽子、围巾、玩具等)
- 安全儿歌或口诀
- 幼儿人手一张“安全小卫士”贴纸
三、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思考:“你们有没有遇到过不认识的人?他们会对你说什么?”
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经历,教师适时引导:“有些大人虽然看起来很友善,但其实可能是陌生人。我们要学会保护自己。”
2. 故事讲述(8分钟)
播放一段简短的动画或讲述一个贴近生活的故事情节,如:
“小明放学后一个人走在路上,一个叔叔对他说:‘小明,我认识你妈妈,可以带你去玩。’小明没有听从,而是立刻跑回了家。后来他才知道,那个人其实是坏人。”
3. 讨论与互动(10分钟)
- 教师提问:“小明做得对吗?为什么?”
- 引导幼儿讨论:“如果你遇到陌生人要带你走,你会怎么做?”
- 教师总结:“我们不能随便跟陌生人走,也不能轻易相信他们的话。”
4. 情景模拟(10分钟)
设置一个简单的模拟场景,由教师或助教扮演“陌生人”,尝试接近幼儿并提出带他们去玩、给糖果等诱惑。
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应对方式,如:“我不去!”“我要找老师!”“我不认识你!”
5. 安全儿歌学习(5分钟)
教师带领幼儿学唱一首简单易记的安全儿歌:
> “陌生人来问路,
> 不要跟走别上当。
> 糖果玩具不要拿,
> 找老师帮忙最安全。”
6. 总结与延伸(2分钟)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会了不跟陌生人走,知道了保护自己的重要性。回家后也可以告诉爸爸妈妈,我们一起做安全小卫士!”
四、活动延伸:
- 鼓励幼儿将学到的内容画下来,制作“我不跟陌生人走”主题画。
- 家长配合,在家中进行情景模拟练习,巩固幼儿的安全意识。
五、活动反思:
本节课通过故事、讨论、情景模拟等多种形式,帮助幼儿建立初步的防骗意识。在今后的教学中,可结合更多生活实际案例,进一步提升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
备注: 本教案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注重幼儿参与和互动,增强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