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日记(作文1750字及端午节作文)】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为隆重的节日之一,它不仅承载着千年的文化记忆,也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人们都会通过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佩香囊等方式来庆祝这个节日。今年的端午节,我经历了一次特别的旅程,让我对这个节日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一、端午的由来
端午节起源于战国时期,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相传,屈原在楚国被奸臣陷害,最终投江自尽。百姓为了纪念他,纷纷划船打捞他的遗体,后来演变成了赛龙舟的习俗。同时,人们还用竹叶包裹糯米制成“角黍”,也就是现在的粽子,以防止鱼虾啃食屈原的身体。从此,端午节便成为了一个传承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节日。
在我小时候,端午节对我来说只是妈妈包粽子的日子,是家人团聚的时刻。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明白,这个节日不仅仅是形式上的热闹,更是一种文化的延续,一种情感的寄托。
二、端午的准备
今年的端午节,我决定亲自参与制作粽子,体验一下传统节日的魅力。清晨,我和妈妈一起去了菜市场,挑选新鲜的糯米、粽叶、红枣和咸肉。妈妈告诉我,粽叶要选宽大、柔软的,这样包出来的粽子才不会漏米。糯米要提前浸泡,这样煮起来才会软糯可口。
回到家后,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尝试包粽子。然而,真正动手时才发现,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粽叶要折成一个三角形,然后放入糯米和配料,再用绳子扎紧。一开始,我的粽子总是松松垮垮,米粒从缝隙中掉出来。妈妈耐心地教我:“手要稳,动作要轻,不能太用力也不能太松。”经过几次失败,我终于包出了一个形状整齐、结实的粽子。
那一刻,我感受到了一种成就感,也明白了传统文化的不易与珍贵。
三、端午的仪式感
除了包粽子,我们家还有一个传统——挂艾草和佩香囊。端午节当天,爸爸会早早地去集市上买来艾草和菖蒲,挂在门框上。他说,这些植物有驱邪避疫的作用,能保佑家人平安健康。
我还记得小时候,每次看到妈妈把香囊戴在我脖子上,都感到特别幸福。香囊里装的是艾草、雄黄、朱砂等,散发着淡淡的香气,让人感觉安心。今年,我也亲手做了一个香囊,虽然手艺不精,但那份心意却格外真挚。
四、端午的团圆
端午节最让我期待的就是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粽子、喝雄黄酒、看龙舟比赛。今年,我们一家人在院子里摆上了桌子,桌上放满了各种口味的粽子:有甜枣的、有咸肉的、还有豆沙的。妈妈还特意做了凉拌黄瓜和绿豆汤,让整个餐桌充满了节日的气氛。
饭后,我们一起观看了电视上的龙舟比赛。看着一艘艘龙舟在江面上飞驰,鼓声震天,选手们奋力拼搏,我不禁被这种团结协作、勇往直前的精神所感动。龙舟不仅是竞技,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它代表着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奋斗精神。
五、端午的思考
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很多传统节日逐渐被淡化,甚至被年轻人忽视。但是,端午节让我意识到,这些节日不仅仅是形式,它们承载着历史的记忆、文化的传承和亲情的温暖。每一个粽子、每一支香囊、每一次龙舟竞渡,都是我们与祖先对话的方式,是我们对生活的一种态度。
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我们常常忽略了身边的美好。而端午节,正是一个让我们慢下来、感受生活、珍惜亲情的机会。它提醒我们,无论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自己的根。
六、结语
今年的端午节,是我人生中最有意义的一次节日体验。我不仅学会了包粽子,还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端午节的文化内涵。它让我明白,传统不是束缚,而是我们前行的力量;节日不是负担,而是心灵的慰藉。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感受到的不只是食物的美味,更是亲情的温暖、文化的厚重和心灵的满足。愿每一个人都能在端午节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与幸福,愿我们的传统文化永远传承下去,生生不息。
(全文约17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