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丘城下寄杜甫原文及赏析】《沙丘城下寄杜甫》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诗,虽然其真实出处在学术界仍有争议,但普遍认为这是李白对好友杜甫表达思念之情的作品。这首诗以深情的笔触描绘了诗人与杜甫之间深厚的情谊,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无常、时光易逝的感慨。
原文:
> 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
> 城边有古树,日暮一蝉声。
> 有酒惟浇赵州土,谁人共我醉中醒?
> 沙丘城下寄杜甫,梦到长安三月时。
赏析:
这首诗虽短,却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开篇“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看似随意,实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迷茫与孤独。他为何来到沙丘城?或许是为了避世,或许是为了寻找某种心灵的寄托。一个“高卧”二字,既表现出他的闲适,也隐含着一种无奈。
接下来,“城边有古树,日暮一蝉声”,描绘了沙丘城的静谧环境。古树与蝉鸣,构成了一幅黄昏时分的宁静画面,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短暂。这种自然景物的描写,为后文的情感铺垫打下了基础。
第三句“有酒惟浇赵州土”,这里提到“赵州”,可能是借指杜甫所在的地区,也可能是指古代的赵地。诗人借酒抒怀,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谁人共我醉中醒?”这一问句,更是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渴望友情的迫切表现得淋漓尽致。
最后两句“沙丘城下寄杜甫,梦到长安三月时。”点明了全诗的主题——寄情于杜甫。诗人通过梦境的形式,表达了自己对杜甫的思念和对往昔相聚时光的怀念。长安是盛唐的象征,也是他们曾经共游的地方,三月则是春意盎然的时节,象征着希望与重逢。
总结:
《沙丘城下寄杜甫》虽篇幅不长,但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它不仅展现了李白对杜甫的真挚友情,也反映了他对人生、对历史、对现实的深刻思考。尽管诗中有些地方仍存疑,但其所传达的情感却是真实而动人的。这首诗至今仍被人们传诵,成为唐代诗歌中极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