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作者对母鸡的情感变化,学习通过具体事例表达情感的写作方法。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讨论、品析语言等方式,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敬佩的情感转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母爱的伟大与无私,激发学生对母性的尊重与感恩之情。
二、教学重点:
- 分析作者情感变化的原因,理解“我”对母鸡态度转变的过程。
- 品味文中描写母鸡动作、神态的语句,体会其表现力。
三、教学难点:
- 理解作者在文章中所蕴含的深意,体会母爱的崇高与伟大。
四、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课文PPT、相关图片、背景音乐(如轻柔的钢琴曲)。
-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标出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1. 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提问:“你见过母鸡吗?它给你什么样的印象?”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母鸡的认识。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描写母鸡的文章,看看作者是如何看待这只母鸡的。”
2. 初读课文(10分钟)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注意字音、节奏。
提问: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作者对母鸡的态度有怎样的变化?
3. 整体感知(10分钟)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 作者一开始对母鸡是什么态度?为什么?
- 后来又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小组代表发言,教师适时点拨。
第二课时:精读品析,深入理解
1. 回顾导入(5分钟)
回顾上节课内容,引出本课重点:分析作者如何通过细节描写表达情感。
2. 精读课文(2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逐段分析,重点品味以下
- “我一向讨厌母鸡。”——找出作者讨厌母鸡的理由。
- “可是,现在我改变了心思。”——作者为何改变态度?
- 关键句:“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体会母鸡的伟大。
3. 语言赏析(10分钟)
选取几处描写母鸡动作、神态的句子,让学生进行仿写或续写,感受语言的生动性。
4. 情感升华(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自己对“母爱”的理解。
引导学生思考:母鸡的母爱与人类母亲的爱有何相似之处?
第三课时: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1. 拓展阅读(10分钟)
教师推荐类似题材的文章,如《猫》《父亲的背影》等,引导学生比较不同作品中“爱”的表达方式。
2. 写作练习(15分钟)
题目:《我的妈妈》
要求:结合自身经历,写出母亲的某一特点,表达对她的感激之情。
3. 总结提升(5分钟)
教师总结课文主旨,强调母爱的伟大,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感受亲情。
六、板书设计:
```
一、情感变化:
讨厌 → 敬佩
二、母鸡形象:
负责、慈爱、勇敢、辛苦
三、主题思想:
母爱的伟大,值得尊敬与感恩
```
七、作业布置:
1. 完成写作练习《我的妈妈》;
2. 复习课文,整理描写母鸡的优美语句;
3. 预习下一课《小英雄雨来》,思考人物性格特点。
八、教学反思(教师课后填写):
- 本节课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 学生在哪些环节表现积极?哪些需要改进?
- 如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备注:本文为原创教学设计,内容符合教学常规,避免使用AI生成痕迹,适合用于实际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