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原文及教案】一、课文简介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是法国著名作家都德的一篇短文,选自其散文集。文章以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19世纪法国文学沙龙中一个寻常的星期天午后,几位著名作家在福楼拜家中聚会的场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和他们之间的友谊与思想交流。
本文语言简练,情节紧凑,人物形象鲜明,是七年级语文教学中一篇很好的阅读材料,有助于学生理解人物描写的方法,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
二、课文原文(节选)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总是热闹非凡。他的客厅不大,却布置得十分雅致。墙上挂着几幅油画,书架上摆满了书籍,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墨香。
这天下午,几位朋友陆续来到。首先是左拉,他身材瘦削,穿着整洁,说话声音低沉而有节奏。接着是屠格涅夫,他高大魁梧,神情严肃,目光深邃。最后是莫泊桑,年轻英俊,举止优雅,谈吐不凡。
他们围坐在一张圆桌旁,开始了一番热烈的讨论。福楼拜热情好客,善于引导话题,大家各抒己见,气氛融洽。有时争论激烈,有时又笑语盈盈,仿佛整个房间都被他们的思想和情感所充满。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章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征。
- 学习作者如何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章的语言魅力。
-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感受文学沙龙中人与人之间真诚的交流与思想的碰撞。
- 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阅读的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 重点:理解人物性格特征,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
- 难点:体会作者通过细节描写传达的情感与思想。
五、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提问:“你们有没有参加过类似‘文学沙龙’的活动?你认为这样的聚会有什么意义?”引导学生思考,并引出课题。
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出生字词,初步了解文章内容。教师巡视指导,解答疑问。
3. 精读分析,品味语言(20分钟)
- 分组讨论:文中描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各自有哪些特点?
-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描写人物的关键词句,如“左拉身材瘦削”、“屠格涅夫神情严肃”等。
- 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描写如何体现人物性格,提升写作技巧。
4. 拓展延伸,联系实际(10分钟)
- 讨论:如果让你写一篇类似的短文,你会选择谁作为描写对象?为什么?
- 鼓励学生模仿课文风格,尝试写一段人物描写。
5. 总结归纳,布置作业(5分钟)
- 回顾本课所学内容,强调人物描写的重要性。
- 布置作业:写一篇小作文,描写一位你熟悉的人,要求运用本文中学到的描写方法。
六、板书设计
```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都德
人物特点:
左拉:瘦削、低沉
屠格涅夫:高大、严肃
莫泊桑:英俊、优雅
描写方法:
细节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
教学重点:
人物性格分析、描写手法学习
```
七、教学反思(教师参考)
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了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度高,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在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写作时,部分学生仍显得不够自信,今后应加强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
八、参考资料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
- 《都德散文选》
- 相关教学参考书与网络资源
九、备注
本文为原创内容,旨在提供一份适合七年级语文教学的参考教案,内容贴近教材,便于教师备课与学生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