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高热惊厥》ppt课件】小儿高热惊厥
副认识、预防与处理
作者/单位名称:XXX医院儿科
日期:2025年4月
第二页:目录
1. 什么是小儿高热惊厥?
2. 发病机制与病因
3. 临床表现与分类
4. 诊断与鉴别诊断
5. 急救与处理措施
6. 预防与家庭护理
7. 常见误区与注意事项
第三页:什么是小儿高热惊厥?
- 定义:指在儿童发热过程中,由于体温骤升或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引发的全身性或局部性抽搐。
- 年龄范围:多发于6个月至5岁之间的儿童,尤其是3岁以下婴幼儿。
- 特点:通常发生在体温超过38.5℃时,持续时间较短(一般不超过5分钟)。
第四页:发病机制与病因
- 主要诱因:
- 感染性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肺炎、中耳炎等)
- 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高热
- 诱发因素:
- 家族遗传倾向
- 神经系统发育未成熟
- 电解质紊乱(如低钙血症)
第五页:临床表现与分类
- 典型表现:
- 突然意识丧失
- 全身强直性或阵挛性抽搐
- 呼吸暂停、面色青紫
- 抽搐后嗜睡或烦躁
- 分类:
- 单纯性高热惊厥:发作时间短、无神经系统异常
- 复杂性高热惊厥:发作时间长、反复发作、伴有神经症状
第六页:诊断与鉴别诊断
- 诊断依据:
- 有明确发热史
- 抽搐发生于体温升高期间
- 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抽搐(如癫痫、脑炎等)
- 鉴别诊断:
- 癫痫发作
- 脑膜炎、脑炎
- 中毒性脑病
- 代谢性疾病(如低血糖、低钙血症)
第七页:急救与处理措施
- 现场处理原则:
1. 保持冷静,确保患儿安全,防止跌倒或受伤。
2. 将患儿平卧,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
3. 不要强行按压肢体或塞入物品,避免造成伤害。
4. 记录抽搐开始和结束时间。
- 药物使用:
- 若抽搐持续超过5分钟,可遵医嘱使用地西泮(安定)或苯二氮䓬类药物。
- 严重情况应立即送医。
第八页:预防与家庭护理
- 预防措施:
- 及时控制发热,合理使用退烧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
- 注意保暖,避免受凉诱发感染。
- 家庭中应备有体温计和常用退热药。
- 家庭护理建议:
- 观察体温变化,记录抽搐情况。
- 抽搐后注意休息,避免剧烈活动。
- 如有频繁发作,应及时就医检查神经系统功能。
第九页:常见误区与注意事项
- 误区一:认为高热惊厥会损伤大脑
- 实际上大多数单纯性高热惊厥不会造成永久性损害。
- 误区二:盲目使用止惊药
- 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滥用药物。
- 注意事项:
- 避免自行给患儿喂水或食物,以防窒息。
- 抽搐后应尽快就医,排除其他严重疾病。
第十页:总结
- 高热惊厥是儿童常见的急症之一,多数预后良好。
- 正确识别、及时处理是关键。
- 家长应掌握基本急救知识,提高应对能力。
- 定期体检,关注儿童健康状况,有助于早期发现和干预。
第十一页:参考文献
1. 《儿科学》第9版
2.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相关指南
3. 国家卫健委《儿童常见病诊疗规范》
4. 相关医学期刊及临床研究资料
第十二页:感谢聆听
欢迎提问与交流!
联系方式:XXX@hospital.com
---
如需将此内容转换为PPT格式,可按照每页内容进行排版设计,配合图表、图片和动画效果,提升展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