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脊轩志》知识点梳理】《项脊轩志》是明代文学家归有光所写的一篇散文,属于“志”类文体,即记录个人经历、情感与生活琐事的文章。本文以作者的书斋“项脊轩”为线索,通过回忆家庭生活的点滴,抒发了对亲人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文章语言朴实细腻,情感真挚动人,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篇目。
一、作者简介
归有光(1506—1571),字熙甫,号震川,江苏昆山人,明代著名散文家,被誉为“唐宋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文章注重情感表达,语言平实自然,尤擅描写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二、写作背景
归有光在年轻时曾居住于祖宅“项脊轩”,后因家族衰落,家道中落,生活困顿。本文作于他中年时期,借回忆旧居及亲人往事,寄托对家庭的怀念之情。文中既有对母亲、祖母、妻子等亲人深切的追忆,也透露出他对自身命运的感慨。
三、内容概要
文章以“项脊轩”为叙事中心,依次叙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
1. 项脊轩的简陋与变迁
开篇描述了项脊轩的狭小、破旧,以及多次修缮的过程,表现了作者生活的清苦。
2. 母亲的关爱与去世
回忆母亲在世时对他的关心与教育,尤其是母亲在病中仍不忘叮嘱他读书的情景,表现出母爱的深沉与伟大。
3. 祖母的期望与鼓励
祖母曾寄予厚望,希望他能光耀门楣,但最终未能看到他功成名就,令人唏嘘。
4. 妻子的陪伴与早逝
妻子婚后与他一同生活,感情深厚,后因病早逝,留下无限哀思。文中通过“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一句,表达了对亡妻的深切怀念。
四、艺术特色
1. 以小见大,情真意切
文章不写宏大的历史事件,而是从日常生活的细节入手,通过平凡的事物表达深刻的情感,体现了“以情动人”的特点。
2. 语言朴素自然
全文用词简单,句式多为短句,节奏舒缓,读来亲切感人,展现出归有光“文如其人”的风格。
3. 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文章围绕“项脊轩”展开,按时间顺序记述不同阶段的家庭生活,脉络清晰,情感层层递进。
五、重点词语解释
| 词语 | 解释 |
|------|------|
| 志 | 记录、记载 |
| 轩 | 小屋、书斋 |
| 余 | 我 |
| 顾 | 回头看 |
| 比去 | 等到离开 |
| 亭亭如盖 | 高高挺立,像伞盖一样 |
六、主题思想
《项脊轩志》通过对家庭生活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深切怀念,同时也反映了人生的无常与时光的流逝。文章虽无华丽辞藻,却因其真挚的情感和细腻的描写,成为一篇感人至深的散文佳作。
七、拓展延伸
1. 与《赤壁赋》对比阅读
《项脊轩志》以个人情感为主,而《赤壁赋》则更多体现哲理思考。两者都属于散文,但风格迥异,可进行比较分析。
2. 归有光其他作品
如《寒花葬志》《先妣事略》等,皆为描写家庭生活的散文,风格相近,可作为补充阅读材料。
八、学习建议
- 诵读课文:反复朗读,体会语言的节奏与情感。
- 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常见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与用法。
- 理解情感表达:结合作者生平,深入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情感。
- 模仿写作:尝试以自己的生活经历为题材,撰写类似风格的散文。
结语
《项脊轩志》不仅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更是一部充满温情与哲思的人生记录。它提醒我们珍惜亲情,感悟生活,铭记那些曾经温暖过我们的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