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脊轩志》翻译】《项脊轩志》是明代文学家归有光的一篇散文,文章以朴实的语言记述了作者对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深切怀念,表达了对家庭生活和亲情的深情回忆。全文情感真挚,语言细腻,是古代散文中极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原文: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久之,become茂盛。
余读书其中,或命酒,或弹琴,或长啸,或默坐,或与客语。或时而起,或时而卧,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亦足以畅叙幽情。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仅有一窗,故不若他室之明。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汝导之出,吾不能食。”余既为此志,后五年,余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
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汝识之乎?”吾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译文:
项脊轩,原本是南边的一个小阁子。房间只有方丈大小,只能容纳一个人居住。这是一座百年的老房子,墙壁上泥土不断渗漏,雨水从屋顶流下来;每次移动桌子的时候,环顾四周都没有地方可以放。屋子朝北,阳光照不进来,过了中午就变得昏暗。我稍微修缮了一下,让屋顶不再漏水;前面开了四扇窗户,围绕庭院砌了围墙,用来挡住南面的阳光,阳光反射回来,房间才明亮起来。我又在庭院里种了些兰草、桂花、竹子和树木,时间久了,都长得茂盛起来。
我在里面读书,有时叫人斟酒,有时弹琴,有时长声吟诵,有时静坐,有时和客人交谈。有时候站起来,有时候躺下,虽然没有音乐和管弦的热闹场面,但也足以抒发内心的幽思。
然而我住在这里,有很多值得高兴的事,也有很多令人悲伤的事情。起初,庭院南北相通,是一体的。等到叔伯们分家,家里在内部设置了多个小门,墙到处都是。东边的狗对着西边叫,客人穿过厨房去吃饭,鸡在厅堂里栖息。庭院开始只是用篱笆隔开,后来又改成了墙,总共变化了两次。
家里有个老妇人,曾经住在这里。她是祖母的婢女,哺育了两代人,我的母亲对她非常优待。房间里只有一扇窗,所以不像其他房间那样明亮。老妇人常常对我说:“这个地方,你的母亲就站在这里。”她还说:“你姐姐在我怀里哭,你带她出去,我吃不下饭。”我写下这篇志文之后,过了五年,我的妻子嫁到我家来,时常来到这个轩子里,和我一起谈论古事,或者靠着书桌学习写字。妻子回娘家探亲时,告诉妹妹们说:“我们家读书很久没有成效,孩子能有所成就,就可以期待了。”
不久之后,她拿着一个象牙手板来,说:“这是我的祖父太常公在宣德年间拿着上朝用的,你认识吗?”我看着这些旧物,仿佛就在昨天,让人忍不住大声哭泣。
结语:
《项脊轩志》虽短,却蕴含深厚的情感。归有光通过对自己居所的描写,寄托了对亲人深深的思念与追忆。文章语言朴素自然,情感真挚动人,是中国古典散文中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