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诗歌中,有一句流传千古的名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这句诗出自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古朗月行》。它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比喻,勾勒出孩童眼中月亮的模样,同时也蕴含着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诗句原意解析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这两句诗描绘了儿时天真无邪的情景。小时候,我们还不懂得月亮的真实面貌,只是单纯地将其看作一块洁白如玉的圆盘。这里的“白玉盘”不仅是一种形象化的比喻,更是孩童纯真的心灵投射。诗人通过回忆自己童年时期对月亮的想象,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最初的亲密关系,以及那种未经雕琢的童真之美。
全诗背景及意义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品读整首诗:
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
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
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
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
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
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
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
凄怆摧心肝。
这首诗开篇即点题,用儿童视角描写月亮。随着诗句的发展,诗人逐渐引入神话传说,将月亮赋予更多神秘色彩。“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等句描绘了月宫中的景象,而“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则进一步渲染了月宫生活的奇幻氛围。最后几行笔锋一转,从对月亮的美好幻想过渡到现实世界的忧愁,“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事变迁、人生无常的感慨。
艺术特色分析
1. 语言浅显却意境深远
李白善于运用平易近人的语言表达深邃的思想感情。在这首诗里,他先以孩童的眼光看待事物,再逐步加入成人视角下的复杂情感,使得作品既贴近生活又富有哲理。
2. 对比手法突出主题
诗中通过“小时”与“长大后”的对比,突出了时间流逝带来的认知变化;同时还将月亮视为美好象征与灾难象征进行对比,强化了主题表达。
3. 丰富的想象力
整首诗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无论是“白玉盘”的比喻还是关于月宫仙人的描写,都体现了作者非凡的艺术创造力。
总之,《古朗月行》是一首兼具童趣与哲思的经典之作。它不仅让我们感受到古人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还引导我们思考生命的意义所在。每当仰望夜空时,不妨重温这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或许能唤起内心深处那份久违的纯真与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