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简讯 > 精选范文 >

国内外对盈余管理概念、动机和手段的研究综述

2025-05-24 09:35:31

问题描述:

国内外对盈余管理概念、动机和手段的研究综述,在线等,求秒回,真的十万火急!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5-24 09:35:31

盈余管理是财务学领域中一个备受关注的重要议题。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的复杂化以及资本市场监管力度的增强,研究者们逐渐将目光聚焦于这一现象的本质、动因及其实施方式。本文旨在梳理国内外学者对于盈余管理概念界定、行为动机及具体操作手段的相关研究成果,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首先,在盈余管理的概念方面,国内外学者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理解。国内学者普遍认为盈余管理是指企业管理层通过合法或非法途径调整会计政策或估计,以达到特定目标的行为。例如,张三等(20XX)指出,盈余管理不仅包括企业利用会计准则中的灵活性进行调整,还可能涉及与外部审计师协商等方式实现预期效果。相比之下,国外研究则更倾向于从契约理论视角出发,强调盈余管理作为缓解代理冲突的一种工具。如Smith等人(20XX)提出,盈余管理本质上是一种协调机制,用于弥合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利益分歧。尽管观点略有不同,但双方均认可盈余管理具有双重属性——既可为企业创造价值,也可能损害相关方利益。

其次,关于盈余管理的动机探讨,学界已形成较为丰富的成果。传统观点认为,盈余管理的主要驱动力来自资本市场的压力,比如避免被摘牌、满足分析师预测等短期目标。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其长期影响因素。例如,李四等(20XX)发现,企业高管的职业生涯风险也是推动盈余管理的重要原因之一;而王五等人(20XX)则强调了文化背景对企业选择盈余管理模式的影响。此外,国际比较研究表明,不同国家和地区由于法律体系、会计准则等方面的差异,导致盈余管理的具体表现形式也有所不同。例如,在美国等成熟市场中,管理层更多地依赖复杂的金融工具进行盈余调节;而在新兴经济体,则更常见的是直接修改收入确认时间点等简单粗暴的方式。

最后,针对盈余管理的具体手段,现有文献已经归纳出多种典型模式。其中,最常见的是通过变更会计估计来平滑利润波动,例如固定资产折旧年限调整、存货计价方法改变等。另外,合同安排也成为重要的操作载体之一,比如提前确认收入或推迟费用支付等。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数据分析技术也被引入到盈余管理实践中,使得某些隐蔽性强的操作得以实现。不过,无论采用何种手段,都必须遵守法律法规,并且要考虑到潜在的风险暴露问题。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围绕盈余管理的概念、动机及手段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为我们全面认识这一现象提供了宝贵的见解。未来研究方向可以进一步探索如何构建更加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以有效遏制不当盈余管理行为的发生,同时也要注重跨学科合作,结合心理学、社会学等领域知识,更加立体地剖析盈余管理背后的深层次原因。这不仅有助于提升企业的治理水平,也为投资者决策提供了更为可靠的依据。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