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行》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首边塞诗,也是其七言绝句中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以简洁凝练的语言描绘了戍边战士的生活场景与内心情感,展现了他们不畏艰难、保家卫国的精神风貌。
原文: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翻译:
在青海湖上空的长云遮蔽了远处的雪山,
站在孤城之上可以遥望到玉门关。
历经多次战斗,身上的铠甲已被黄沙磨损,
但只要楼兰未被攻破,我们绝不返回家园。
赏析:
首句“青海长云暗雪山”,通过描写青海湖上空浓厚的云层将雪山笼罩得昏暗不明,营造出一种压抑、沉重的氛围,暗示了边疆环境的恶劣以及战争的残酷性。次句“孤城遥望玉门关”,进一步点明地点,突出戍边将士身处荒凉之地,且远离家乡,更加凸显他们的孤独与坚守。
第三句“黄沙百战穿金甲”,具体描述了战斗的频繁与激烈程度,“百战”说明战事不断,“穿金甲”则形象地表现出时间久远和战斗艰苦。最后一句“不破楼兰终不还”,直抒胸臆,表达了战士们坚定的决心和必胜的信念,即便历经千辛万苦,也决意完成使命,保卫国家的安全。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刻画和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成功塑造了一群英勇无畏、忠诚爱国的边防战士形象,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涵。同时,它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和平稳定的渴望,以及人们对英雄主义精神的高度赞扬。